M6·米乐(China)官方网站

资讯中心NEWS

米乐M6官网-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访龙山县抗美援朝老兵李绍光

2024-05-06 00:15:0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本文摘要: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访龙山县抗美援朝老兵李绍光

  “为正义而战,把保家卫国的信念诠释在朝鲜的长津湖畔”

米乐M6官网-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访龙山县抗美援朝老兵李绍光(图1)

  李绍光年轻时的军装照。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访龙山县抗美援朝老兵李绍光

  “为正义而战,把保家卫国的信念诠释在朝鲜的长津湖畔”

米乐M6官网-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访龙山县抗美援朝老兵李绍光(图1)

  李绍光年轻时的军装照。

  近日,在89岁的老兵李绍光的家里,他缓缓打开了一口楠木箱,展示了珍藏多年的宝贝:一件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带回来的棉大衣,一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一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金日成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以及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以及国内部队带回来的其他纪念品和照片。一张张照片唤醒了一段尘封已久的抗美援朝记忆。

米乐M6官网-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访龙山县抗美援朝老兵李绍光(图3)

  李绍光保存自己曾经佩戴过的各时期的胸章和领章以及抗美援朝纪念章。

  李绍光,今年已经89岁高龄,出生在龙山县召市镇。9岁父亲去世,跟着母亲长大。

孩童时期,他读了几年私塾后,又读到了小学四年级,后因家庭变故,中断了学业。李绍光1950年参军,1957年转业,一去部队就上了前线,参加抗美援朝。从部队转业后,李绍光在龙山县税务系统工作。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李绍光的军人身份众所周知,但是对于抗美援朝以及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生的故事,他很少提起,楠木箱中的宝贝,他甚少向人展示。

  1951年,李绍光报名参加,通过了体检、政审,编入了中国解放军第47军141师421团3营机炮连。

此时,第一批中国志愿军早已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已经拉开。李绍光参军后,随部队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他为期4年的抗美援朝岁月。

米乐M6官网-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访龙山县抗美援朝老兵李绍光(图4)

  李绍光1954年与战友在朝鲜合影。

  “为正义而战,重于泰山”

  进入朝鲜后,由于能够识文断字,李绍光做了一年通讯员,后来从事了三年警卫员工作,参与了正洞西山反击战、老兔山、天德山战、五叶山战、胡崖山战。

在这四年中,每一刻都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危机四伏。

  正洞西山反击战,是李绍光担任通讯员期间参加的大型战役之一,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战役之一。

正洞西山为美军骑兵第1师第7团第1营2个连防守,是控制涟川至朔宁公路的咽喉制高点,地势险要,又突出于我方阵地前沿,构筑有多处坚固的工事和火力点,对我方威胁极大。

米乐M6官网-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访龙山县抗美援朝老兵李绍光(图5)

  1951年11月4日21时,第415团第3营第8连和第421团第1营第1连担任主攻,向正洞西山发起进攻。“敌人火器分散,火力集中,一次发射一万多发大炮,十分凶猛。

炮击一停,志愿军就开始冲锋。”李绍光说,当晚,志愿军就攻下了正洞西山。为防止美军空炮火力报复,第47军部队主力迅速撤离,留下了第415团第4连和第421团第2连防守阵地。

  “但是第二天,敌人在火力的支持下,又夺走了正洞西山。”5日晨,美军在飞机、坦克和炮火的掩护下,向正洞西山阵地猛烈反扑。防守阵地的第4连和第2连顽强阻击,战至14时,连续打退美军5次集团冲锋,但因工事大部摧毁,连队伤亡过大,即奉命撤出战斗。

阵地被美军占领。

米乐M6官网-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访龙山县抗美援朝老兵李绍光(图6)

  李绍光讲述在朝鲜战斗打响的前后和志愿军当时的士气。

  “牺牲的战友还在山上,必须带回来。

”李绍光说,为了重新夺回正洞西,1951年11月5日23时45分,在强大火力支援下,第415团第3营和第421团第2营向正洞西山的美军再次举行反击。

  那时,李绍光的部队与正洞西山隔河相望,要攻占正洞西就必须要过河。河水寒冷刺骨,还有敌人的炮火封锁河。

但,接到渡河命令的队伍脱下了棉衣,悄悄过河。

  “过了河,一颗炮弹在我们眼前炸开,全连除了连长和我外,19人,全部牺牲。” 李绍光说,连长腿部受了伤。

连长是一名有经验的战士,为免失血过多,他让李绍光把他腿包扎好后,就对李绍光说:“会有打扫战场的部队抬我走,英勇作战,多杀敌人,为我们报仇。“

  与连长告别后,李绍光独自继续前进。

前进中,李绍光碰到了两名报发员,不久,两名报发员也不幸牺牲。

  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李绍光没有退缩,继续向前,寻找大部队。终于,李绍光找到了一名胡姓营参谋长,立即向他报告所在连队的情况。

得知情况后,胡参谋长让李绍光跟着自己,随即开始部署作战任务,指挥部队先摧毁碉堡和重机关枪。刚布置完任务,胡参谋长也不幸中弹。此时,421团团长郑波打来电话,要求黎明前必须解决主峰,营长发了冲锋的命令……

  “第二天天亮,眼睛灰蒙蒙的,只看见一米二宽、一米深的交通沟,一层一层泥巴填满了,伸脚就能踩到人……”对于这场战斗,李绍光回忆说。

  “除留守的部队外,其他的部队开始撤退。下山的时候跑得飞快,过了河,喝了几口水,就只能爬了。”战斗的间隙,紧绷的弦终于有了些许松弛,此时他早已精疲力竭。

再次找到大部队时,已经是当晚11时,其他战友看到李绍光回来,很是意外,说: “都给你报烈士了,你回来了。”原来,在宿营期间,由于只发现了机炮连受伤的副连长,误以为李绍光已经阵亡。

  据记载,正洞西山反击战,第47军2次连续反击,先后全歼美军骑兵第1师第7团8个整连,共计歼敌2496名,俘53名,缴获各种枪炮5百余件,给美军以沉重打击。

11月7日,志愿军总部发来祝捷电,给予参战部队慰问和表扬。

  在20世纪80年代军事科学院编著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一书中,评价这次反击战评为:“创造了阵地进攻作战中打小歼灭战的光辉范例”。

  说起战争中的技巧,李绍光说,敌机多的时候不能从前面打,要从后面打;平时要打骚扰战。

在战争中,李绍光为了完成任务而一以身犯险的时候很多,比如为了能够最快的送出信息,放弃从敌人后方绕行,而选择从枪林弹雨中穿行。对于这些危险,李绍光说:“打仗是要死人的,为正义而战,重于泰山。”

  “不打仗,就挖工事”

  “天天打,日日打,打了大仗打小仗。

”李绍光身着一件褪色的制服,头发花白,除了耳朵有些许不灵敏,读书看报需要借助眼镜,身体硬朗,还能够种菜。当众人坐定,李绍光打开了话匣子,说:“除了挖工事,就是打仗。

  1951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实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防御作战逐步由运动性质转为坚守性质。当时,志愿军和美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战争初期,美军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支援,而志愿军仅有陆军。在战争进入中期以后,志愿军装备了喀秋莎、T34等重武器。

  在敌人密集的火力攻势下,战场上合理的工事,成为躲避敌人炮火轰击,保存有生力量,保证防御的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仅仅依托一般野战工事,很难进行持久的防御战,随着战争的持续,工事也随之进了多次改进。

  “最开始挖的野战工事是斜的,还有的是直的,后来又把这些工事挖深,把两个洞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马蹄‘U’形小坑道。敌人打炮时,战士们就进去隐藏;敌人炮火向我纵深延伸,敌人步兵接近时,战士们便冲出来杀伤敌人。

”李绍光说,“都不行,敌人用重炮、重型炸弹与毒气弹、燃烧弹进行破坏,躲在里面的志愿军无力反击。”

  “后来挖的工事,不仅要转弯,还要有两个以上的出口,有的要打通,有的打通,有需要时候再打通出去,终于成功了。”李绍光说,“坑道内既有战斗设施,也有生活 设施,如厕所、厨房、水池等,这样的工事,可以防空、防炮、 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和防寒。

  “还有一种工事,需要在秋天抽调一个连去挖。”说完野战工事,老人缓缓的讲起来,冬天朝鲜半岛气温低至零下,不能再挖工事,但是牺牲的战友的尸骨需要掩埋,只能在秋天挖好。不同于老人说起野战工事时的慷慨激昂,说到此处,老人语气低沉缓慢。

  据后来统计,截至朝鲜停战,志愿军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公里,挖堑壕和交通壕 6250 公里, 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共开挖土石方 6000 万立方米。

  “不损害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工作人员好奇地李绍光问:“都说志愿军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到底有多艰苦?”

  “朝鲜战争,打的辛苦,去了四年,可以讲没洗过澡。

”李绍光说,唯一一次洗澡,是在1954年停战以后,从国内开过去了一个汽车上。战争期间,一人发一根帕子,有水就洗一下脸,有雪就拿雪擦。

  “吃的是多种多样,有的时候甚至吃的都没有。

有在前方的时候,吃炒面,就是直接炒熟的面粉;在后方,有的时候吃馒头、高粱米,有的时候吃的是玉米粉和白砂糖做的压缩饼干,或者去找野菜。”

  对于供给短缺的原因,李绍光说,原因有很多,敌人炸铁道,封锁海面,补给就运不进来了。为避免敌人炸轨道,运送补给的火车是有两个头,中间一炸断,两头拉起跑。火车一到,敌人的飞机又来丢汽油燃烧弹,补给又全部烧毁。

除了敌人的袭击,涨洪水还可能会把补给冲走。

  “缺少食物,很多志愿军营养不良,晚上看不见路。

”李绍光说,很多战士都得了夜盲症。为了补充营养,部队在后方修整期间就开始种菜。“虽然看不见,都还在帮战友背包,情绪高昂。

”李绍光说,修整期间,战士们也人人求战,争上战场,毫不退缩。

  “最困难的是吃水,只能满山的去‘偷’。

”让李绍光印象深刻的偷水的经过发生在攻打老兔山期间。

  李绍光说,攻打老兔山,要经过一座铁索桥。桥两边有美军驻守,敌方为了防止志愿军偷袭,有人无人,两分钟发射100发大炮。解放军只能在一分钟之内通过。

通过桥以后,还有50重机关枪把手。

  为了给老兔山送吃的,志愿军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从山腰挖工事。但因为炮火轰炸,土质酥松,工事挖一点,塌一点,粮食无法跟上。

  粮食供应不上,但是战机不可延误。为了能够攻下老兔山,志愿军带着罐头盒、米和酒精,就投入了战斗中,如果找到了水,就煮饭吃,没有找到水就只能挨饿。由于条件恶劣,志愿军三次反击,都没有攻下老兔山。

  久攻不下,47军一名副军长在前线视察,了解情况后,将47军的干粮、罐头集中供应老兔山。终于,有了充足的粮食供给,第四次反击攻下了老兔山。

  条件艰苦,战争残酷,但让李绍光自豪的是,即使在那艰难的岁月,他们一直坚持“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从未忘记。

  “硬是要回去”

  1935年,红军到了龙山县召市,李绍光的老家,查看是否有土豪劣绅躲藏。这一年李绍光5岁,也是这一年李绍光的舅舅参加了红军,跟着红军走了。

这一去就杳无音讯,再没有回家。新中国成立后,部队送来了烈士证明书,家人才得知他已经在云南牺牲。

  16年后,李绍光参军,同样不知要前往何方,直到在长沙与战友一起集体观看了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知道即将奔赴朝鲜战场。

  为了防止提前暴露,部队坐着闷罐车向东北边境靠近。在辽宁省丹东,火车停了下来,李绍光第一次看见了北方城市。

城市里,防空警报从早响到晚,老百姓拖着孩子、带着行李,希望能够搭火车往沈阳方向走,要往后方走,气氛非常紧张。而此时,他们即将奔赴一线。

  “打仗的时候是一股勇气,不知道怕,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回国,更没有想过生死问题,听命令往前走。”对于第一次上前线,李绍光说。

  1954年11月,多次死里逃生的李绍光没有躲过细菌的侵袭,他得了脑膜炎,病情很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后遗症,甚至死亡。

  李绍光在团部卫生室打针后,立即被送往师部。在师部的防空洞里,李绍光三四天没有吃东西,好在经过抽水、打针等治疗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后来,李绍光又转院到了志愿军后勤医院,后勤医院医生建议李绍光回国治病,于是,李绍光坐火车回到了丹东。

  从“逆行”上前线到回国治病,已经时隔近4年,但是回了国的李绍光并不高兴,他时刻想着回部队的事情。

  由于有伤员不断地从一线送往国内,李绍光在丹东电影院的楼板上睡了一夜后,马上又被安排前往现在的吉林省榆树市。

在榆树市,炮火终于淡了些,李绍光也暂时得到了休息。在这里,食物有了保障,但是药品还是一样的稀缺。

后来,他又转院到吉林省舒兰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绍光的病情已经好转,于是要求返回部队。但是医生认为李绍光的身体不能返回一线,无奈之下,李绍光只能继续留在医院养病。

  “1955年初,英雄连在丹东发表谈话。”李绍光说,我知道,我知道我的部队回来了,便在医院办理了回家的手续。

拿到手续后,李绍光并没有回家,而是赶到了沈阳打听部队的去向,得知部队前往武汉后,他又一路追到了武汉。随后,又跟着部队,到了长沙、衡阳。最后在衡阳打听到了,他曾经的部队现在驻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

  1955年,从沈阳到全州县,辗转2500公里,李绍光终于找到了曾经的部队。战友相见,大家都十分激动。此时,李绍光说出了自己已经办理了退伍手续的事情,领导问李绍光是否愿意继续在部队做,李绍光满口答应。于是,李绍光担任上士班长。

一晃3年过去了,1957年,李绍光转业回家,从此终生在税务系统工作。

  为什么要回部队?李绍光说:“同志们就是那么热情,在一起那么多年,硬是要回去。”说起曾经的战友,李绍光说:“在当时,他们英勇作战,英雄杀敌,是光荣的。

现在回顾,看到我们的今天,就想起了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能够活到今天,我心里非常高兴,但是一想到那些战友,心里就感觉到很不好受。

  想到这里,千头万绪涌上了李绍光的心头,他说:“中华人民的成立,牺牲了多少人,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的献血染红的,有时候想起来很难过,想到他们尸骨在外,没有运回来,当时不知道,以后想起来……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说到这里,李绍光老人泪眼蒙眬,言语缓慢。

  出征时,豪情万丈,气壮山河,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暮年回首,硝烟散去,昔日战友长眠他乡,闻者潸然泪下。


本文关键词:米乐M6官网,mile米乐m6,米乐m6官方网址

本文来源:米乐M6官网-www.chengdezyc.com

搜索